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,你达标了吗?
更新时间:2019-07-22   阅读次数:2946

1.心理活动强度

  特指对突然的、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。在遭遇精神打击时,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,反应各不相同。抵抗力差的人,往往反应特别强烈;抵抗力强的人,虽然有反应,但不会很强烈。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的强度,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。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,就可以相对的减轻刺激的强度。所以,心理活动强度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。

2.心理活动耐受性

  是指在长期的精神精神刺激下,耐受力差的人会出现个性改变、精神不振、心理异常。但是耐受力好的人,虽然倍感痛苦,但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问题。比如,长期家庭贫困,会被亲友视为负担,大人和孩子精神上都会有压力,有的人会自暴自弃,有的人虽然心里难受,但是却能发愤图强,力图改善现状。或者,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,有的人无法承受,选择放弃;有的人虽然也觉得痛苦,但依然能坚持完成任务。

3.周期节律性

 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,比如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低,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,有的人则相反。这都是个人内在的节律性。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在的节律经常处于紊乱的状态,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,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。

4.意识水平

 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。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,或者是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,思想经常“开小差”,也会被认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。

5.暗示性

  易受暗示的人,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,进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想的动摇,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个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,自己严重缺乏思考,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。

6.康复能力

  在人的一生中,难免遭受精神创伤,在这之后情绪出现波动、行为暂时改变、甚至出现躯体状况,比如失眠,没有食欲等都是正常的现象。但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不同,从创伤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也不同,此能力称为康复能力。这个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标准。

7.心理自控力

  一个人情绪的强度、表达,思维的方向、过程都是在自己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。个人对情绪、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。因为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,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、情绪表达会恰如其分、辞令通畅、仪态大方、不过分拘谨、也不过分随便。所以,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标杆。

8.自信心

 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务时,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。有的人对自己进行评估会高估,而有的人会低估自己;前者是盲目自信,后者是不自信,都是不好的。我们要正确、客观的看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。自信心就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,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。

9.社会交往

  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,其重要的支柱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。社会交往的剥夺,必定会导致精神崩溃,出现种种异常心理。因此,一个人能否正常的与人交往,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达标。

10.环境适应能力

  从某种意义上说,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,人为了个体的保存和种族的延续,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,就必须适应环境。因为,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,也不能离开其生存的环境,环境条件会不断的变化,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,使自己与环境达到平衡,这就叫适应。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

招生电话:0754-83960658 就业联系:0754-83960691
学校地址:汕头市龙湖区嵩山路69号林百欣科技中专(珠池医院旁)
粤ICP备14005293号

扫一扫
即可关注
官方微信